电话:010-68705020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市场评论 >>宏观市场 >> 战略转型:休闲拉动消费与就业
详细内容

战略转型:休闲拉动消费与就业

 昨天到北京市政府参加“稳定企业经营,促进市场消费”的专家座谈会,谈了15分钟意见。感觉意犹未尽,回来后,延伸到全国,成此文。各地有各地的情况,但是都需要战略转型。

这些年来,有一个说法盛行,即旅游发展从观光转向休闲。我对这个说法始终不完全认同,这还是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各类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各种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形成复合型的发展格局。对于各个地方而言,什么资源突出就做什么,什么产品有优势就发展什么,但是也需要逐步丰富内容,形成主辅格局。在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之下,中国旅游的下一步将会发生战略变化,至少是在旅游恢复之中,休闲主体的格局将会形成。


一、说北京


2019年,北京旅游总数322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旅游总收入6225亿元,增长5.1%。入境旅游376.9万人次,下降5.9%;收入51.92亿美元,下降5.9%。总体来看,旅游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成为北京建设四大中心的重要拉动力量。


从结构来看,国内来京旅游19267万人次,增长1.5%;收入5306亿元,增长4.5%。市民在京游12566万人次,增长7.2%;收入559.2亿元,增长16.9%。国内来京旅游收入占总数的90.4%,人均花费2754元。而市民在京游的人次和国内来京旅游的人次所差不大,但收入只占不到十分之一;人均花费80元,也就是一顿饭的消费,仅达到国内来京旅游花费的2.9%。


疫情的影响,恰恰击中了北京旅游的结构性短板,即内生需求严重不足,外来需求补不上来。客观而言,形成了一个5500亿消费的大坑,如何填补?恐怕不得不接受,只能努力减少损失。


从北京来看,有三个重点,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第一,深挖城市休闲。这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尤其城市管理的变革。脏乱差三个字区别看待,脏不能容忍,差不能接受,而一定程度的乱则应当欢迎,没有乱就没有人气,也没有商机。老话说,路宽不成市。还有一句是,店多成市。只讲排场,就没有市场。一是主要的城市公园,需要增加商业,群众不仅需要游山玩水,也需要吃吃喝喝,在这些地方,有烧烤,有啤酒,有地方待下来,既满足群众需求,也解决就业。二是现有的休闲区,加强户外休闲,减少室内聚集。从南锣到什刹海,就是扩大和调整;前门大街如此宽阔,完全可以在街上摆摊。三是开拓新的城市休闲区,只要有相应的空间,就可以使群众既不密集,又可以消费。四是开拓高端休闲消费,主要是名人故居,上海天津都是成熟模式,小范围,文化性,北京的资源丰富。


第二,提升乡村度假。北京原来的市场特点是年轻人集中城市休闲,老年人涉足乡村度假。但是老年人基本不花钱,形成北京市民的低消费现象。借此机会,需要大幅度的提升乡村度假。现在资源具备,产品不足,民俗户难以对应北京市场,这与长三角形成鲜明对照。北京的民宿600元已经是高价,长三角6000元大家也能够接受。为此,一是取消民俗户的称谓,全面提升北京郊区的产品档次,转变市场导向。二是树立一批中高端产品品牌,如山里寒舍等。三是丰富乡村度假内容,乡风乡俗乡居乡乐。四是逐步淘汰现有的乡菜,形成供应链,土鸡就是土鸡,要卖出土鸡的价格。最终,要建设若干京都乡村度假区,形成聚集效应。


第三,北京人玩北京,既是北京功能的根本调整,首都功能的强化,也是区域功能的优化。市场需要强化,产品需要细化,这就涉及各个区县的优势与分工。


东城:文化第一区,天地君亲师。

西城:金融第一区,企业集聚,功能集中。

通州:新城第一区,环球影城,行政中心。

朝阳:商务第一区,CBD扩张,文化扩展。

海淀:科教第一区,高校林立,中关村。

丰台:创新第一区,谋求各个方面的创新。

大兴:交通第一区,大兴新机场,形成枢纽。

密云:生态第一区,水库润泽,山林密布。

延庆:观光第一区,品牌突出,人流集中。

门头沟:山岳第一区,灵山古村,龙门涧。

昌平:扩展第一区,功能转移,逐步集中。

怀柔:会议第一区,大型高端,形成品牌。

平谷:休闲第一区,山水园林,四季花海。


以上三个重点集中到一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康养,康是生理的追求,养是心理的追求。北京旅游的形象需要从根本上调整,不仅是观光城市,也是休闲城市,还是度假城市。不仅可看,也可玩,还可待。


大北京,北京大。北京16800平方公里,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广州7000多平方公里,深圳2000多平方公里。所以,应当把北京当做一个城市群看待,强化分工与优势发挥就成为重要问题。富北京,北京富。北京的人口富裕程度也是全国第一,但是消费程度达不到全国第一,需要挖潜。文北京,北京文。尤其是郊区的文化景点,可以深入挖掘,让客人深度体验。潭柘寺、戒台寺、大觉寺、法海寺,百花山、龙门涧、鹫峰、沟崖、银山铁壁,等等,都是好去处,北京人所知不多,大可以做一篇好文章。以增量拉动存量,以高端拉动中低端,是当前需要抓的重点,这也是低谷之中的契机。


具体来说,市政府可以采取几项措施:第一是发放北京文旅消费券,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对于北京而言,一是普适性的发放,市民都有;二是导向性的发放,既包括需求导向,重点是援鄂医疗队、疫情服务人员、公安人员、科技人员等;也包括供给导向,需要在市场上引导的重点企业。第二是适当延长假期,五一可以成为一个休闲度假黄金周,政府和企业可以轮换休假。第三是重点培育城市休闲区和乡村度假区,云蒙山等地都可以创新。第四是和2022年冬奥会结合,形成长远的康养基地。第五是商务旅游,会展可以缓,商务不能停,需要为此设计专门对策,也能够缓解城市酒店的燃眉之急。第六是传统旅游企业,需要区别对待。一是只要城市恢复活力,酒店就能活下来,但是要跟着城市化走;二是景区要转型,复合型拓展,一批景区景点可以调整为生态旅游区,休闲度假区,文化旅游区;三是旅游电商,各有各的路数;四是传统旅行社,多数都艰难,会有大批倒闭。但是旅行社倒闭不转人,都会找到新的出路。


现在,全国抗击疫情的重点有两地,湖北严防反弹,北京严防输入,会持续多长时间,科学家都说不清楚,我们何能科学研判?只能说,总会过去。相信市场自发的力量,只要创造好的营商环境,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难关总会过去,消费也会起来。


二、说全国


就全国而言,第一波疫情已经过去,多数地区已经降低了疫情等级,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的社会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省内的旅游开始启动。这只是范围大一些的内生需求挖掘,外来需求的力量短期内也无法跟上。疫情之后的反弹,应该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先周边后远途,先省内后跨省,先东部后西部,先国内后国际,先商务后旅游,先散客后团队,大体上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疫情之后的爆炸性恢复可能只是短期,更多的是一厢情愿。


旅游链是更加复杂的问题,不能笼笼统统说。控制疫情首先要控制人口流动,而旅游的本质就在于流动,这是冲突,不可避免。我们一般说旅游,往往局限在观光,需要大量人口长途出行,大范围流动。在世界疫情泛滥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基本停摆,入境旅游想都不要想。国内长途旅游则涉及大交通等各个环节,也需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又涉及到各个环节的协调,也涉及到成本和价格等问题,在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之下,也不宜大量开展。可以看到的是,观光旅游需求会受到严重压抑,短期内并不乐观。旅游行业也要顾全大局,不能过于急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万一,也是全局性的影响。


但是,中国已经形成99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体量,人均GDP70892元,满足现实需求,挖掘潜在需求,引领未来需求,是我们需要做好的大文章。现在看,全国基本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北京情况,观光旅游多年主体,此次疫情损失最大,翻身也困难。第二种是广东情况,传统观光旅游资源一般,但是休闲度假资源丰富,所以形成温泉集群、主题公园集群、乡村度假集群、美食集群,启动较为容易,见效也快。第三种是长三角情况,已经形成了都市旅游、文化休闲、乡村度假并重的格局,只要环境允许,自然会火爆。第四种是中部情况,除湖北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伤筋动骨,但是囿于传统模式和收入水平,内生消费不足,恐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调整。第五种是西南情况,虽然在市场上不断产生热点,但是局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内生消费更加不足。第六种是西北和东北,基本上是北京情况,但是经济水平相差更大。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海南,度假产业已经形成,而且主导,今年的日子相对而言,会比较好过。总体而言,都面临着内生消费与外来消费的问题。从区域来看,困难的地方居多;但是从体量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中共同性的要素,一是人口总量,人多消费自然多;二是城市化发展水平,水平高要求就高,消费相应就多。这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的约束,也是判断标准。在发展过程中,全国已经产生了若干旅游万亿省,广东、江苏、浙江、四川,首当其冲。还有一批即将进入,湖南、贵州、河南等地蓄势待发,但是疫情挡住了去路。现在看,凡是向休闲转型的地方都有希望,转得早主动,转得快从容,这是中国旅游的战略性转换,也是必然选择。拉动消费和促进就业,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大问题,美国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休闲,就是另一个人的就业。休闲同时促进这两个方面,其实根本性的招数只需要一条,放开摆摊,规范运营,城市活力自然激发。1994年,桂林国有企业改革,员工大把下岗,很多人到政府请愿,但是也有很多人说,只有能摆个摊,就能养活一家人,所以他们的诉求只是能够摆摊。


三、战略转型


下一步,可以看到的是城市休闲和乡村休闲的火爆,将成为现象级的消费。压抑这么长时间了,何以解忧,唯有休闲。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释放压力,放飞心情。而且,休闲没有长途人口流动,自然没有大风险,方方面面压力都小。其次,升级的消费则是度假,是一次性长途交通,多日停留,全面消费。除了形成品牌的度假地之外,现在城市的退休老人都热衷于到山区度假避暑,今年也会成为热点。第三,就是房车和营地,又有私密安全,又能到处游荡,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房车。营地基本都在大自然之中,山青水秀,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第四,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的力量将越来越大,便利化是永远的追求,必然促进科技的进入。城市休闲是大众性的,乡村休闲是普遍性的,度假享受是新型消费,房车和营地是未来导向。这也是中国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消费引领供给,供给促进需求。但是,这些新型消费一般都是短链消费,甚至是一次性消费,又多是当地人消费,挣钱不容易。而观光旅游是长链消费,外地消费,相应来说,盈利空间大一些。十年以前,曾经碰到一位市长说,旅游是外来消费,我一定要重视;休闲是本地人消费,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当时感觉,这个市长还是动脑筋的。今天不同了,从治国理念来说,休闲更贴近民生,更增加大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拉动消费来说,以短补长,是一种选择。高频次,短距离,低单价,大众化,是一种趋势。形成市场分工体系,长短结合,高低俱全,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今年旅游消费的总体表现,将是休闲主体,观光辅助;度假主导,多样运行;房车开路,营地生活;科技支撑,多元发展。


为此,需要采取一些创新做法。第一,需要推出一批国家休闲城市,气候、环境、设施、特色,是四个主要方面,这和传统的旅游城市还是有侧重点的不同,各个城市群都需要这样的休闲城市,甚至成为休闲中心城市。第二,需要建设一批国家度假城市,沿海和内地都需要,从国家旅游度假区扩大到国家度假城市,将会对城市的提升产生新动能。第三,全面落实休闲标准化。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过十年努力,已经制定并由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25项休闲领域的国家标准,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现在需要宣传贯彻,并且和休闲城市与度假城市的建设连在一起,深入促进。第四,需要挖掘一批市场典型,包括城市中央休闲区、休闲社区、休闲农庄、度假社区、花卉休闲区、商务休闲区,等等,现在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发育,最后形成系列,拉动市场主体,对应新型需求。第五,现在大把的资产存量,比如所谓的特色产业小镇,上不上下不下,其中一些可以向休闲度假小镇转型,通过对应需求,以盘活资产。这些事情,不需要资金的大投入,但是需要智慧的大投入,需要文化的大投入,需要生活的大投入。


目前,全世界的新冠感染病例已经超过一百万,一个影响历史的的疫情,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疫情之后,有些方式将会固化,形成传统,在新的生活方式中,休闲将会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传统旅游的战略转型方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