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68705020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市场评论 >>行业观察 >> 中国竹产业发展历程与面临的瓶颈问题
详细内容

中国竹产业发展历程与面临的瓶颈问题

时间:2021-01-20     【转载】   来自:世界竹藤融媒体

一、竹产业发展的历程与成效

中国竹产业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一段时期,竹产品主要以生活日用品为主,基本是简单手工加工与一般产品。

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主要是引进技术,转化吸收,机械化加工能力提升,出现一定规模的工业化产品。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各类竹材新技术快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工业化规模显著提高。

第四阶段

2015年至2025的10年将是竹产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技术、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这阶段将关系到中国竹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和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

这些年来,中国竹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由独立知识产权开发的竹材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竹材加工技术持续创新,其中以竹林高效培育技术、竹质缠绕复合管道、高耐候户外重组竹、大跨度竹集成材、无刻痕竹展平材、圆竹景观建筑、可降解竹纤维制品、竹炭环保日用品、电子产品用竹质壳制品等为典型代表。绿色环保的竹质产品畅销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竹智慧”和“竹力量”。

二、存在的瓶颈与挑战

中国竹产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新形势下也面临瓶颈问题。2018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为7.33万亿,竹产业产值仅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3.4%。年产值超过亿元的竹材加工企业仅几十家,中国竹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相对于农业、电子、机械、人造板等其他行业,竹产业起点低、底子薄、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弱。目前存在的最主要困难和瓶颈归纳如下:

1)不同区域间竹产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

从区域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沿海省份(如浙江、福建等)竹产业发达,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水平较高;内陆省份虽然竹资源优势明显,但竹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中西部地区(如云南、贵州等)竹资源优势和潜力远未发挥出来。全国50%的散生竹林属低产林,95%以上的丛生竹林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资源优势没有显现。竹材出材率低,资源综合利用率差,如竹集成材地板出材率不足30%,竹席胶合板约为50%,技术优势没有到充分施展。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来看,目前中国大部分产竹区竹产业单一,产业链短,基本以一产为主,二产不发达,三产落后。产业发展驱动力弱,导致产业化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差。

微信图片_20210120094145.jpg

2)竹产业加工自动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

竹工机械发展滞后,大型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与木质MDF一条生产线20万m3/年的产能相比,竹重组材一般一条生产线不足2万m3/年。若以世界经历的4次工业革命特点衡量,竹产业仅处于第2次工业革命阶段,发展明显滞后。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2000年至2016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从9 371元增加到68 993元,增长了6倍多,而以浙江安吉为例,毛竹下山价格从2012年的740元/t跌至2019年的460元/t,农民采竹收入甚微,且终端竹产品价格也逐年降低,如竹集成材地板价格由最早的300元/m2下降至100元/m2左右,企业基本无利润可言。因此,劳动密集型和廉价模式不可持续。

3)大型龙头企业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弱。

国内还没有单产产值超过10亿元/年的纯竹材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竹加工企业也仅几十家,能够在国际国内具有知名度的企业少。竹加工企业散小弱,研发投入少,科技创新动力不强,新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低价低质竞争严重。

4)人们对竹产业和产品认识不足,标准影响力有待增加。

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亟待加强,各地政府对竹产业的意义认识不统一,对其发展方式存在争议,政策落地和执行效果有待加强。人们对竹产品认识程度低,甚至林业行业人员对竹产品也认识不足,旅游、电商、创意和产品宣传急需提升。新技术和新产品标准制定和认证体系建设需要完善,目前竹子相关标准小而散,市场影响力弱。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薄弱,技术门槛低,侵权仿照现象较多,不利于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上述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竹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中国竹产业的命运前途,急需“破题”,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竹产业发展与创新之路。

微信图片_20210120094150.jp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