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68705020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工程案例 >>国内案例 >> 【四川】竹枝书院
详细内容

【四川】竹枝书院

意象建筑

意象建筑——中国“天人合一”东方哲学思想的抽象建筑表现形式,是诗意生活的向往和情景再现,是一个先感性后理性的建筑创作过程。从地域文化、自然科学、建筑目的出发,先行想象整体的建筑意境,抽象确立建筑意象,并将其作为核心建筑精神和建筑思想的载体,再以此统领和指导建筑功能、建筑形态、建筑材料的设计,最后选择合适的建筑技术完成建筑建造,使其满足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

在此,以事务所最新落成的“竹枝书院”项目为例,对“意象建筑论”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竹枝书院鸟瞰,Bamboo Branch Academy aerial view ©存在建筑

001-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地域文化和建筑目的

“竹枝书院”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永江村,紧靠著名的蜀南竹海风景区。项目坐落在永江村黄桷滩一个小村落,周围竹林、水田、菜地、山丘环绕,西侧、南侧淯江潺潺而过,北侧蜀南竹海延绵起伏形成一幅层峦叠嶂的绿色巨幕。

“竹枝书院”在中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诞生。“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宜宾之竹,川南面向世界窗口的生态门户”是其初始的精神层面的建筑目的;竹间乐坊、稻田书院、禅修会馆是其物质层面的建筑目的。

▼永江村全景鸟瞰,Yongjiang Village ©小隐建筑

002-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宜宾有万里长江第一城、蜀南竹海、五粮液、戎州、川南印象、李庄古镇、夕佳山民居、旧州塔、僰人……等等众多的地域形象。从大的地域文脉出发,与项目建筑目的直接关联并给团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戎州、蜀南竹海这几个形象。

▼宜宾印象,the image of Yibin ©小隐建筑

003-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360.jpg

项目建筑精神的核心载体“竹”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竹乃君子之化身,竹子中通外直、宁折不屈、卓尔不群、朴实无华、虚怀若谷……的众多形象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重要的精神文化象征。竹自身的形态——竹根、竹笋、竹叶、竹节、竹枝、竹丛、竹林、竹海……,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雨后春笋、竹烟波月、竹影斑驳、曲径通幽、轻柔坚韧……。竹子作为中国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材料,衍生出乐器、竹编、家具、农具、医药等等诸多用途。在竹子众多的形象中,建筑意象的抽象确立,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调研。

▼竹之印象,the image of bamboo ©小隐建筑

004-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360.jpg

建筑意象

上述这些意象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基本认知,这些意象如何与项目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合适的建筑意境?如何满足项目建筑目的?如何体现建筑精神及建筑思想?带着这些疑问,团队进行了三次现场踏勘、调研工作。与项目现场的亲密接触,是众多飘忽的概念形象转化为深刻印象,从而再抽象成为核心建筑意象的必要过程。

第一次到项目现场是二零一九年一月深冬,村子里万物凋零、雨雾弥漫,枯黄水田里嬉戏的鸭子、冲着陌生的我们狂吠的家犬、田间漫步的当地村民,是这里少有的生机。虽有些凋敝但也给人少有的宁静与闲适。

▼雨雾弥漫的村子,the village wreathed in mist ©小隐建筑

005-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708.jpg

▼漫步的村民和水田里戏水的鸭子,villagers strolling in the fields and the ducks playing in the paddy field ©小隐建筑

006-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360.jpg




村子的各种形象中,基地周围爬满竹林的小山丘、破败老宅的竹编夹泥墙(竹篾夹生土编制)和小青瓦屋面、老宅旁的芭蕉树都给我们留下了特殊的印象。但这些形象在四川的乡村亦是常见的,很难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迹。

▼爬满竹林的山丘、竹编夹泥墙、小青瓦屋面, the bamboo-clad hills, the mud walls and the grayish blue tiled roof ©小隐建筑

007-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448.jpg

临走时,江边一丛竹林让大家都激动起来,无数新生的竹笋齐刷刷冲破老竹林的遮盖昂首向天,有几根已发出新枝,让人不禁想起张正见的“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深冬时节得见的这幅景象与之前村子所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所有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个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项目关于“振兴”的主题,“卓尔不群”、“推陈出新”、“新旧共荣”游于脑际。由于下雨的缘故,当天一行人并未到竹林深处一探究竟。

▼江边的竹林新象,the new rising bamboo forest ©小隐建筑

008-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597.jpg

第二次现场探勘是在二月初春,村子四周山丘上的竹林已随处可见“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的景象。

▼随处可见的“欲凌空”意象,“ clusters of green clouds” ©小隐建筑

009-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571.jpg

当天风和日丽,是竹林探秘的好时机。“竹影斑驳”、“竹烟波月”、“竹径通幽”这些游离的意识形态得以在现场亲身体验,竹林自然形成的廊、拱、光影、气味、声音都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竹影斑驳、竹径通幽,the winding path through the bamboo forest in the mottled shadows cast by bamboo trees ©小隐建筑

010-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360.jpg

▼竹廊、竹拱,bamboo corridors and arches ©小隐建筑

011-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360.jpg




两次现场探勘获得的这些印象将会成为整个项目建筑意境营造的直接来源,这些形象亦将抽象成为整个项目的核心建筑意象,统领和指导后续的建筑创作工作。

▼书院竹林意象,the Bamboo Branch Academy ©存在建筑

012-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现场探勘之后,如何将现场获得的这些概念意象与建筑目的、竹文化、地域文化合理巧妙的融合,并抽象获得核心建筑意象,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项目物质层面的建筑目的:竹间乐坊、稻田书院、禅修会馆与竹文化如何结合是思考的重点。有没有一种竹的意象是可以同时融合乐坊、书院、禅修这三者关系的呢?中国古时称音乐为“丝竹”,中国传统乐器如笛、箫、笙、筝、二胡……等皆离不开竹。而中国古典音乐与诗歌联系紧密,中国古代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竹林七乐意象,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靳金斗-竹林七贤

013-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498.jpg

中国书院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初是文人雅士聚集生徒、私家讲学之所,后发展成为讲学、辩论、研学、藏书的场所,是众多文人雅士集聚之地。中国古代书籍竹简更是与竹密不可分。

▼竹林书院意象,Chinese academy in the forest ©仇英-竹林七贤

014-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402.jpg

禅修广泛来讲是一种静心、修身、养性的方法,其功能与乐坊、书院有着极强的融合性。经过大量与之相关资讯的梳理、归纳、联想、论证,“竹枝”最终成为项目的核心建筑意象。

▼书院竹影、竹径、竹廊意象,night view of the academy, the bamboo path and the bamboo corridor ©存在建筑

015-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竹枝——词牌名,乐府《近代曲》之一,古巴渝地区民歌演变而来,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依调填词,据以改作新词,吟咏节物风光、民风习俗为其主要特色。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夔州(今重庆奉节)为唐代川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戎州(今宜宾)为唐代川南地区重镇,万里长江第一城。戎州与夔州以长江相连,两地联系紧密,自古就有“巴山蜀水”之美誉,两地自古亦是众多文人墨客游历之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等等,描写两地山水人文的著名诗词不计其数。

▼唐代时期戎州与夔州, Rongzhou and Kuizhou in Tang Dynasty ©小隐建筑

016-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34.jpg

竹枝作为民歌与乐坊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诗词亦与书院联系紧密。竹枝既是竹的重要构成元素,更是中国传统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竹枝具象和抽象的意象与建筑目的(乐坊、书院、禅修)以及现场探勘时“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那种极其深刻的印象三者不谋而合,“竹枝书院”之名应运而生。

▼竹枝书院与竹林、山丘、稻田的共荣,the Bamboo Branch Academy coexists with the surrounding forest and fields ©存在建筑

017-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35.jpg

竹枝作为源自唐代的古诗体,多是对田园生活真实生动的记录描写,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对于社会文化和人文地理等领域的历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而如今知道竹枝这种诗体的人屈指可数,这也是团队毅然采用”竹枝”作为建筑意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竹枝书院乡土氛围,a rich local flavor ©存在建筑

018-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竹枝这个核心建筑意象,即竹枝书院建筑精神的意象表达,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而建筑具体形象的表现,当由竹枝这个形象衍生的通象来承载。现场踏勘及前期调研所获取的那些零碎意象:竹节、竹丛、竹影斑驳、竹径通幽、竹烟波月、芭蕉、小青瓦屋面、爬满竹林的小山丘……此时既可由这个建筑精神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成为营造建筑意境的基石。

▼雨雾中的竹枝书院,the Bamboo Branch Academy in the mist ©存在建筑

019-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夜幕下的竹枝书院,night view ©存在建筑

020-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建筑意境

川南地区有着浓郁的竹林村落传统人居文化,“一田一房一院”是其典型格局,房前屋后必有竹林相伴。牟巘(yǎn)五的《题水竹居》“绕屋清波隔翠绡,鱼鳞发发鸟悠清。画阑影漾清涟动,书几阴来绿雨摇。”几乎是项目整体建筑意境的真实写照。

▼一田一房一院意象 ©仇英-梧竹书堂图局部

021-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1862.jpg

“绕屋”即延绵起伏的建筑形态,“画阑影漾”即变化丰富的檐廊,“书几”即是对书院功能的刻画;“隔翠绡、鸟悠清、清涟动、绿雨摇”更是建筑与竹林、飞鸟、水田、细雨等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生动描绘。

▼绕屋之象,the cabin encircled by clear water ©存在建筑

022-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书院檐廊,the covered gallery ©存在建筑

023-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雨中书院,the academy in the rain ©存在建筑

024-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意境,与竹枝书院所设想的一些人与人若即若离的互动场景亦极其相似。

▼场景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 ©马远-踏歌图局部

025-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543.jpg

▼书院晨曦,the academy in the dawn ©存在建筑

026-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以意赋象,以象见意

“竹枝书院”由两座川南老宅重塑而成,两座建筑要将乐坊、书院、禅修三个功能安置妥当,根据三个功能的融合性,将书院分置两地。远离道路清幽静谧的一座保护较好,拆除改造,与禅修结合形成相对静谧的禅修书院;紧临道路开敞嘈杂的一座破损严重,拆除新建,与乐坊结合形成相对开放的乐坊书院。两座书院之间用廊相连,营造“绕屋”之“象”的同时,增加户外多功能空间,赋予书院更多元的生命力。

▼禅修书院雨景,the academy for meditation ©存在建筑

027-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禅修书院夜景,night view ©存在建筑

028-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425.jpg

▼乐坊书院与竹林,the music workshop ©存在建筑

029-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乐坊书院夜景,night view ©存在建筑

030-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书院屋顶绕屋之象,the two academies are connected to create an image of “surrounding the house” ©存在建筑

031-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339.jpg

▼书院连廊,the connecting corridor ©存在建筑

032-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竹“虚怀若谷”之“意”与禅修“禅”之“意”有许多共通之处,“竹节”之“意”化为禅修书院内外空间之“象”,半户外的庭院、檐廊和通而不透的室内雅室均是竹节意象的具体呈现;竹“卓尔不群”之“意”与乐坊“中兴”之“意”相互融合,“竹丛、竹影斑驳、竹径通幽”之“意”化为乐坊书院整体空间之“象”,庭院的竹丛、外廊的白色钢圆管、室内的玻璃天井和竹装置挂饰都是对竹林、竹影、竹径意象的抽象再现。

▼禅修书院庭院,the courtyard of the academy for meditation ©存在建筑

033-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禅修书院檐廊,the covered gallery of the academy for meditation ©存在建筑

034-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禅修书院禅茶,the tearoom of the academy for meditation ©存在建筑

035-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乐坊书院庭院,the courtyard of the music workshop ©存在建筑

036-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乐坊书院檐廊和天井,the gallery and patio of the music workshop ©存在建筑

037-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404.jpg

▼乐坊书院竹装置,bamboo installation ©存在建筑

038-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延绵起伏的小青瓦屋面即是“绕屋”意象的体现,也是与周围“爬满竹林的小山丘”的融合,亦是与当地民居“新旧共荣”的回应。芭蕉、竹丛、田间小路的重置融合,让“竹枝书院”这个新成员以“柔软的心”回归村子母亲的怀抱!

▼竹枝书院与竹林山丘,Bamboo Branch Academy dialoguing with the mountain ©存在建筑

039-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332.jpg

▼小青瓦屋面,the undulating grayish blue tiled roof ©存在建筑

040-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希望“竹枝书院”在成为“宜宾永江村美丽乡村风景线”的同时,亦能为这个小村子带去更多的“诗情画意”。

▼竹枝书院与芭蕉和村民,Bamboo Branch Academy, plantain trees and a villager ©存在建筑

041-bamboo-branch-academy-china-by-archermit-960x640.jpg

项目主创团队:小隐建筑事务所
Project Team: Archermit
主持建筑师:潘友才
Leading Architect: Pan Youcai
设计总监:杨喆(合伙人)
Design Director: Yang Zhe (Partner)
技术总监:陈仁振(合伙人)
Technical Director: Chen Renzhen (Partner)
结构工程师:杜旭
Structural Engineer: Du Xu
设计团队:李紫涵、胡沁梅、叶淑华、何仪、苟源君、葛祥鑫、杨锐、梁贵生、王茜、李刚、张伟
Design Team Members: Li Zihan, Hu Qinmei, Ye Shuhua, He Yi, Gou Yuanjun, Ge Xiangxin, Yang Rui, Liang Guisheng, Wang Qian, Li Gang, Zhang Wei
施工图设计公司:成都思纳誉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ed by: Chengdu CNASMITH Group Co., Ltd.
项目地址: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永江村
Project Location: Yongjiang Village, Zhuhai Town, Changning County, Yibin, Sichuan Province
建筑面积:533平方米
Floor Area: 533 square meters
设计时间:2019年2月-2019年5月
Term of Design: February-May 2019
业主单位:四川中瑞锦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Owner: Sichuan Zhongrui Jinye Cultural Tourism Co., Ltd.

More: 小隐建筑。更多请至:Archermit on gooood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