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68705020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 成都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详细内容

成都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作者:马雨晶

  锦城春暖。随着公园、博物馆等陆续开放,成都重新恢复了新冠肺炎疫情前的烟火气。

  竹椅、矮桌、盖碗茶……歇业几个月的成都市人民公园鹤鸣茶社恢复营业,茶客们又坐到熟悉的位置上,乘着梧桐树荫,尽享绿意。不远处传来“叮”的一声,这是舒耳郎来了。

  另一边,沿着锦城绿道江家艺苑蜿蜒的休闲步道,穿过绿堤、草坪、花丛,直抵宽阔的亲水平台,湖面上有专业的皮艇训练。天人菊、金光菊、马利筋……片片花田交错。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赏花,还可以种花、买花,一体化消费。

  这些都是公园城市建设为成都市民带来的福祉。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两年多来,成都围绕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推动理念落地,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之城,努力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

  2019年12月,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案例被选为《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发展典型成功经验。

  公园城市

  并非公园+城市

  何为公园城市?是城市里的公园,还是公园之中有城市?

  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一种新的营城理念。

  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说:“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秉持公园城市理念营建城市新形态、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2018年5月,成都成立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与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开展公园城市内涵、形态、生态价值、消费场景、园林园艺等课题研究。

  经过探索,成都形成了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的发展理念。

  借鉴雄安新区规划经验,成都科学编制《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以及《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天府绿道总体规划》《锦江公园总体规划》《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等专项规划、导则,形成“1+N”公园城市规划体系,精准标定城市成长坐标。

  《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提出,成都将塑造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

  绿道为脉

  串联城市生态空间

  从锦城湖出发,沿着锦城绿道一路向东,途经桂溪生态公园、中和湿地,可以到达江家艺苑的高迪主题艺术世界。

  湖中道、浅丘道、湿地道、林荫道……锦城绿道通过多座跨线桥梁实现全域无缝连接,景观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成为成都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锦城绿道是成都天府绿道的一部分。成都规划设计全球最长的1.69万公里绿道系统——天府绿道。

  天府绿道总体规划提出,建设“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市域主干绿道体系,打造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3级绿道体系。

  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建设理念,打造具有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旅游、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功能的城市生态廊道。

  建成后,天府绿道将覆盖成都全域,串联起成都境内的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将整个成都变为一座巨大的公园。

  目前,成都已建成绿道3429公里,沿绿道串联生态区55个、绿带155个、公园139个、小游园323个、微绿地380个。

  今年,成都将完成“一轴两环”主干绿道建设,推进3级绿道体系串联成网。

  全域增绿

  绿色成为公园城市底色

  锦江河畔,总能看到一只只白鹭,有的在水面上嬉戏,有的躲在树梢上休息,场面好不惬意。

  白鹭成为“常居客”,离不开成都的生态本底向好。

  成都大力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推进城市建设由单一的绿化生态廊道向以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优化转变。

  2019年,完成全域增绿项目1218个,完成营造林22.44万亩,全市森林面积增加9.52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0.43个百分点,全市森林面积达到858.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93%。

  提升公园城市品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4万亩,完成道路绿化提升411条、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建设35个、拆墙透绿点位建设200个,完成立体绿化33.5万立方米,推进“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启动48个公园建设。2019年,全市新增绿地面积373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98%、绿化覆盖率达43.46%。

  今年,成都将大力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江公园、锦城公园等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打造35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创建公园小区50个,新建小游园、微绿地102处,实现二环高架路主线28公里的立体绿化全覆盖。

  以人为本

  是公园也是家园

  春日,成华区下涧槽公园城市示范街区,街道开阔整洁,工业元素的布置让街区更具特色,小游园里三三两两的居民悠闲漫步、享受阳光。

  下涧槽公园城市示范街区位于成华区二仙桥街道办事处下涧槽社区,总面积约72万平方米,是成都市打造的公园城市示范街区之一。

  依托老旧院落改造项目,成华区不仅对该片区道路绿化品质进行了提升,还对原有十里翠苑等3个小游园、微绿地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了多处特色花境,同时发动居民一起进行屋顶、阳台绿化。

  下涧漕社区居民袁大爷已在此生活了10余年。他说:“小区里和街道,都变得好漂亮,增设了健身运动设施,文化活动也多了。”

  公园城市,使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人民生活在城市中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成都围绕服务“人”,致力于营造开放舒适的公园街区,增绿增景,拆墙透绿,让市民在城市中感受自然清新。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

  强化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提升道路林荫化率与绿视率,打造200余条连接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台与居住小区之间“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方便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

  根据《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试行)》,成都将结合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造绿色、美丽、共享、人文、活力、生活等6种公园社区模式。

  丰富业态

  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

  走进高新区江滩公园,沙滩排球、无边界游泳池、碗池滑板场……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让人跃跃欲试。无人售卖店铺、智能公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游园的同时也能享受智能服务。

  这里本是锦江边的城市绿地,通过场景营造,江滩公园吸引了很多年轻时尚的新业态,摇身一变成为成都最大的滨水活动场所。

  位于老城区的百花潭公园,通过拆围增景,在南大门打造家庭园艺生活馆——百花小院。

  一改公园经营服务项目传统的经营业态,百花小院创新模式,营造花店、咖啡、书吧、简餐等多种消费场景,扩大社区精品花卉市场。

  同时与社区签订共享共建协议,与社区联合开展花道、茶道、书画、文创等文化沙龙活动。

  以重大生态项目为载体,加速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一大着力点。

  “公园城市的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关键在做好场景策划和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加强产业植入。”范锐平说。

  成都构建以城市品质价值提升平衡建设投入的建设模式和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的发展模式,制定实施公园(绿道)业态融合指引、“老公园·新活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绿道+”“公园+”“生态+”策略。

  在“绿道+”模式上,锦江公园打造猛追湾望平坊、东门码头、府河摄影公园、大川巷等项目并植入文创业态。锦城公园建成20个特色林盘院落带动乡村旅游,江家艺苑等380个新经济场景成为市民休闲游览、体育运动和文化体验的新去处。

  在“公园+”模式上,打造“竹艺小院”“青羊花肆”等社区居民生活消费新场景,举办“天府春花节”等活动。

  在“生态+”模式上,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文创、森林教育等新业态。

  今年,成都将建成100个网红打卡点,打造100个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场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周末经济、首店经济等新消费业态,营造多元消费场景,让市民有更多休闲、消费、娱乐新选择。


seo seo